当前位置:主页 > 和谐 >

不变的承诺

时间:2022-07-04 13:28 | 栏目:和谐 | 点击:

一位农村老太太,因当年父亲临终前的遗言,在只知墓的主人是新四军战士的情况下,用一颗赤诚之心坚持“家祭”无名烈士80年。老太太就是今年已108岁的凌秀英。

那天,在丹徒区宝堰镇前隍村,凌秀英像往年一样,将赶回来看她的儿孙们带到两个新四军无名烈士墓前,祭奠他们,讲他们的英雄故事,告诉儿孙们她对父亲的承诺。只有3岁的女孩卞象象,在太太(爷爷的妈妈)和奶奶的带领下,来到村头刚修缮一新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前,用稚嫩的小手献上一束鲜花,代表这个农家的第五代人向两个无名英雄表示敬意和怀念。

1938年6月,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抵达宝堰镇,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,司令部就设在前隍村。8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,已经挺进江南的新四军在当地武装和群众的配合下,破坏宝堰至荣炳的公路,阻止日军汽车通行。被日军发现后发生激战,部队和当地武装边打边撤。几个新四军战士为了掩护部队,边打边往前隍村头的水塘边撤退,日军被吸引了过来,终因敌众我寡,最后有两名新四军小战士在前隍村东的水塘边壮烈牺牲,翌日被村民发现。虽然也有村民参加这次战斗,但村里人谁也不认识这两位战士。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埋在前隍村的祖坟山上。掩埋了烈士遗体后,凌秀英的父亲对她说,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两名新四军烈士,他们是打鬼子死的,是为老百姓死的,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。凌秀英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。

从此,一座永远的丰碑得以矗立,也终将改变后人的命运。

一开始,她随父亲祭奠烈士。1946年,凌秀英夫妇迁至烈士墓地旁结屋居住,离无名烈士墓只有不到200米的距离。刚到草屋居住时,她看到坟头长满野草心里特别不是滋味,从此以后,只要路过无名烈士墓,凌秀英都会把坟头的野草拔掉。每年的清明、除夕,还会到墓前敬香祭拜。

凌秀英想,她不能让祭拜的香火因她而熄灭,这不仅是要信守父亲给她的承诺,也是她潜在的心愿,是今生要做的有意义的事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,经凌秀英建议,村里将烈士遗骨易地重葬。每次家里有亲戚来,她都会说起这两位无名烈士。别人家的祭品一般都到街上去买,她则是自己做,她觉得自己做祭品,更能表现对逝者的敬意。

每到烈士忌日与逢年过节,凌秀英会买来香蜡纸,带领一家人祭奠。每次,凌秀英都要讲新四军的故事,“我们不能忘记新四军。”“今天的好日子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!”这些话凌秀英不知说了多少遍,她担心年轻人不能完全体会。

凌秀英坚持每年祭奠无名抗日英雄的事迹被发现后,她先后荣获了“中国好人”、“第五届江苏省道德模范”等十多项荣誉。

如今,凌秀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,让世人记住那个时代,记住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奋勇杀敌的峥嵘岁月。凌秀英多次说过,她的余生不多,但只要健在一天,就会把祭奠烈士这事坚持下去。因为,她已把守护新四军墓地作为一种使命,心间矗立的是一块永久的丰碑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相关文章